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地理观察】一组地球大片惊艳全球,却揭露了人类最丑陋的真相……石油真的是动物尸体变成的吗?从地理角度探秘石油成因!(地球探秘PPT)

  当第一眼看到这组照片,相信很多人会为其惊艳震撼——

  瑰丽浓艳的“河流”、“山川”在大地上逶迤前行,轰炸着人的视觉感官。

也许你和我一样,认为这又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上帝打翻的调色盘,是迷人星球的层层肌理。

  然而,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美好。

  这组照片并非是绝美的风光大片,而是展示了人类工业活动对于地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与破坏,揭露人性中最黑暗的贪婪与自私。

拍摄照片的摄影师名为J. Henry Fair(亨利·费尔)。

  而这组照片名为Industrial Scars(工业伤疤)——大规模的森林开采、无节制的采矿、随处可见的工业污染,在地球身上留下了一道道无法复原的疤痕。

  你还会觉得这些照片美吗?

Fair看似拍摄的是色彩浓郁的自然风光,可当人们得知背后的丑陋真面目时,只会不寒而栗,就像恶魔藏在天使的面具之下,揭开假面,更显狰狞、触目惊心。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了漏油事件。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深海钻油平台发生井喷,瞬间引发了大火并发生爆炸,当场导致了11人死亡、17人受伤。

  而灾难还并不仅于此。

事故发生后,每天都有12000到100000桶原油从钻油平台下方流入墨西哥湾,这种状况持续了3个月,最终大约共泄漏了320万桶石油。导致至少2500平方公里的海水被石油污染。

  无数的鸟类、海洋生物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导致死亡。

  Fair拍下了事故后的海面。

红与蓝,宛如古典油画般的色彩,尤其是那抹红色油彩,仿佛拥有生命般鲜活怒放。

  可在知道真相后,这张看似瑰丽的照片则充满了悲剧意味。

  它像一个血盆大口,吞噬着海洋生物的生命,任由它们流干血液,生命殆尽。

Fair大概是一位反讽的高手,把地球上最“丑”的一面用最“美”的方式呈现,揭开了人类的罪行,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来看看这片少女心爆棚的粉色海洋,不过是被养猪场排泄物污染的湖泊。

为了让饲养的猪更快育成、生肉,利欲熏心的养殖者在饲料里放入激素、药物等,导致猪的排泄物成为了带来环境破坏的粉红污染。

  再看这张照片,似乎是从上帝视觉俯瞰一个美丽星球,上面还留下一道神迹的轨迹,看似是人类探索时留下的痕迹。

  可事实依旧令人心碎。

这番“美景”只是因铝冶炼污染而成,所谓“探索的痕迹”也不过是挖掘机经过废料堆留下的轮胎痕。

  还有这片绿洲,郁郁葱葱,暗含着无限的生机与能量。

  但实际上这是除草剂工厂留下的废料坑,周围的动物、植物早已因此而湮灭。

每一张照片看上去有多美丽震撼,实际上就有多丑陋骇人。

  而罪恶仍在持续发生。

  生产化肥的有害物质已经让土地变为面目全非的蓝色,而那辆化肥机依旧在日夜劳作。

  在炼油厂的废物堆里,一辆推土机还在不眠不休工作。

冰冷的机器每天不断运输锌和银矿区的废料,而污染正在不断地渗透到旁边的河流之中,周围早已寸草不生,只有裸露的大地在无声地哀鸣。

伴随着人类无限膨胀、不加遏制的欲望,地球的伤痕不断多了一道又一道,而她唯有静静的沉默,只有工业机器的巨大轰鸣一声接一声持续震荡。

  被重金属污染之后的“杰作”。↓

  磷肥工厂的废料区。↓

  一家造纸厂造成的大量污染物质。↓

  燃煤电厂造成的污染。↓

  船用垃圾处理厂。↓

  发电厂的废料区。↓

化肥厂的废料池。↓

  而就在我们观看这组作品的这一刻,或许有一片草地正凋零最后一抹绿,变成了彻底的荒芜;或许有一片湖泊正失去最后的清澈,染上了无法褪去的工业色彩;

或许有一只飞鸟正发出最后的鸣叫,望着自己逝去的家园,永远闭上了双眼……

  悲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且愈演愈烈。

  这是因为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

  而作为这些照片的创造者,每一次拍摄,对于Fair而言,都是一次痛苦的历程。

他为眼前的悲剧而感到痛心,却更加坚定用自己的作品去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他往往要面对超乎想象的困难。

  他租用直升飞机,进行航拍,因为长时间在工厂上方盘旋,而引起了官方的关注与怀疑,甚至让FBI出动,最后好不容易才脱身。

更难办的是与工厂“打交道”,工厂面对自己造成的污染往往置若罔闻,视若“房间里的大象”,Fair经常遭到工厂的驱赶与威胁,几次身处于危险之中。

  可是,Fair却从未退却。

他如同一个勇士,以相机作为武器,向强权发出挑战,只为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而在日常生活里,Fair也在身体力行地倡导环保。

  因为不愿看到森林遭遇大面积的砍伐,他尽可能减少纸巾的使用,甚至干脆洗完手把水直接擦在衣服裤子上。

因为不愿看到能源被过度开发、空气被污染、他更多的时候不开车,而是选择更加低碳的出行方式。

  ……

  看到Fair一系列的“自虐”行为,有人嘲笑,有人不解,而更多的人是漠视。

可Fair始终相信,他做的一点一滴,都不会白费,就像滴水穿石,他也终将会穿过坚石,窥见光亮。

  如今,60多岁的Fair已经坚持拍摄环保主题摄影二十余载,而他这一行动,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国家地理》和《纽约时报》先后刊登了他的作品,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像Fair所说,他希望通过他的照片,能让人们停下来,去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

目前,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大约每三小时就有一种物种走上末路,甚至有很多物种尚未被发现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

  而人类被贪婪蒙蔽了双眼,为了快速获利而采取一系列疯狂行为,最后不过是竭泽而渔。

大量使用肥料、过度开采,无节制投放工业垃圾,只会让大气污染、土地荒漠、森林锐减……

  这一抹抹妖异、冶艳的色彩,实际上与美毫无关系,最终只会让地球原本的面目变得模糊、不堪,让人不忍直视。

  地球也不会一直沉默承受。

当有朝一日反噬来临,能够买单的,只有人类自己。

石油是当今世界使用最普遍的能源和最重要的化工原料。然而关于石油的起源,自从100—200年前,俄国两位有名的科学家分别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以来,学者们也就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学派,各持一说,至今仍争论不休,难分胜负。

世界上第一个试图探索石油成因的是俄国的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早在1763年,他就提出了以下观点:“地下肥沃的物质,如油页岩、碳、沥青、石油和琥珀……都起源于植物。因为油页岩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古代从结果实的地方和从树林里被雨水冲刷下来的烂草和烂叶变成的黑土,它像淤泥般沉在湖底……树脂和石油以它们的(重量)轻和树脂的可燃性表明它们的成因也是同样的。”

  石油是怎么形成出来的呢?

  无机成因说

1876年,俄国另一位著名人物、化学家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遂生成碳氢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类似于石油。已生成的碳氢化合物沿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部位储存冷凝,形成石油矿藏。“碳化说”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流行一时,但不久因为在地球深处并没有发现大量碳化铁的迹象,而且地球深处也不可能有地下水存在,此说渐渐被人们所否定。

这一期间,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发现太阳系某些行星大气层和彗星核部都有碳氢化合物存在。它们显然与生物作用无关。俄国的索柯洛夫即于1889年推出石油成因“宇宙说”,认为地球在诞生伊始尚处于熔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地球不断冷却,被吸收的碳氢化合物也逐渐冷凝埋藏在地壳中形成石油。反对者则指出,地球形成的大气成分与现代大气差不多,不可能存在大量碳氢化合物;即使有的话,遇到高温有熔融状的地球也早就分解了。

人们把“碳化说”、  “宇宙说”称为无机成因说。还有一种无机成因说,叫“火山说”。持“火山说”的人不多,他们认为石油是火山喷发作用的产物,但世界上位于火山带的油矿毕竟是极少数,这种学说无法解释大量的不存在于火山带的油矿的形成。

有机成因说

到了1888年,杰菲尔(Jefil)继承罗蒙诺索夫的有机成因说,向无机成因说“发难”。他认为所有石油都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不久又有人提出植物残骸在湖或海底受温度压力等影响生成有机质,然后再转化成石油的观点,其中有的强调海生植物的重要性,有的则说陆生植物对石油生成更有利。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古勃金(И.М. Ив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Губкин)综合两家意见,发表“动植物混合成因说”,认为动植物的混合物经一系列变化更有利于生成石油。石油有机形成的最新理论认为,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有机物包括陆生和水生的生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为主。它们同泥沙和其他矿物质一起,在低洼的浅海、海湾或湖泊中沉积下来,首先形成有机淤泥,有机淤泥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造成与空气隔绝的还原环境。随着低洼地区不断沉降,沉积物不断加厚,有机淤泥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也不断加大,经过生物化学、热催化、热裂解、高温度质等阶段,逐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20世纪40—5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石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有人在现代沉积物中发现了与沉积物几乎同时形成的烃类物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又称“分子生油说”。

60年代,取代“分子生油说”的是晚期成油说。晚期成油说认为,当沉积物埋藏到较大深度,到了成岩作用的晚期、蕴藏在岩石中的不溶有机物质—一酐酪根(Kerogen),才达到成熟热解而生成石油,因此又被称为“酐酪根生油说”。

然而,无机成因学派并未偃旗息鼓。1951年,在过去40年中一直是有机成因论者的苏联地质学家H•A•库德梁采夫,突然180度大转弯,创立“岩浆说”。他深信地球深处的岩浆中不仅存在碳和氢,而且还有氧、硫、氮及石油中的其他微量元素。它们在岩浆由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自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然后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的有利部位经运移和聚集而形成石油矿藏。俄罗斯人在远东开发油气时发现,有一些油田深部的饱和度高于浅层。支持他们慢慢就形成无机生油的观点。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的天文学家高尔德,1977年起,在宇宙说和岩浆说的基础上,多次提出:石油来自地球深处,而且早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时就已产生。他反驳有机说的理由是:世界上油矿的规模比其他任何沉积矿体大得多,已查明的油气储量也比原先根据生物成因说估计的高出数百倍之多;最难以解释的是许多油气伴生氦,但生物对氦的浓集不起任何作用;再有,生物作用说明世界油田分布高度集中的现象(指中东)。

另外,按照传统理论,花岗岩是火成岩,不可能有油气,可是高尔德预言,瑞典中部一个欧洲最大的陨石冲击坑——呈环状的锡利延(Siljan)地区,系由花岗岩构成,却因有陨石撞击产生巨大裂缝,足以使地下深处的碳氢化合物流到地壳表层。为此,瑞典国家能源局在陨石坑里钻了7口500米左右深的探井,居然都见到了少量天然气,似乎证实了高尔德的假说。

有机生油和无机生油最大的差别是,有机生油讲横向运移,无机生油认为以纵向运移为主,即沿断层运移。所谓断层就是通道,无机生油既然是深部成因的,那就应该到结晶基岩里面找油。越南的白虎油田,深入到花岗岩1500米,仍然有油气显示,这是有机生油论无法解释的。至于说公认白虎油田是无机成因的油田,也不一定。花岗岩确实渗透率很低,但裂缝很发育,侧向运移过来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

  虽然无机成因说在学术上假说不断,证据频出,但石油业内的主流观点仍是有机成因。

争议了半天,权且认为我们天天为之奋斗的石油天然气,都是萌萌的生物演化而来,反正绝对不是这么来的↓↓↓!

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在中东、中南美洲、北美洲等地,且近十年除中南美洲探明储量有较大增长外,其他地区变化不大。截至2016年底,全球探明储量为1.7万亿桶,中东储量占据近半壁江山(47.7%)。中东以下探明储量排序为:中南美洲(19.2%)、北美洲(13.3%)、欧洲及欧亚大陆(9.5%)、非洲(7.5%)、亚太地区(2.8%)。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15个国家占全球储量92.9%,依次为:委内瑞拉(17.63%)、沙特(15.61%)、加拿大(10.05%)、伊朗(9.28%)、伊拉克(8.96%)、俄罗斯(6.41%)、科威特(5.95%)、阿联酋(5.73%)、利比亚(2.83%)、美国(2.81%)、尼日利亚(2.17%)、哈萨克斯坦(1.76%)、中国(1.5%)、卡塔尔(1.48%)、巴西(0.74%)。

  表 1  石油探明储量及占比情况

  序号

  国家

  探明储量(十亿桶)

  比例

1

  委内瑞拉

  300.9

  17.63%

2

  沙特

  266.5

  15.61%

3

  加拿大

  171.5

  10.05%

4

  伊朗

  158.4

  9.28%

5

伊拉克

  153

  8.96%

6

  俄罗斯

  109.5

  6.41%

7

  科威特

  101.5

  5.95%

8

  阿联酋

  97.8

  5.73%

9

  利比亚

  48.4

  2.83%

10

  美国

48

  2.81%

11

  尼日利亚

  37.1

  2.17%

12

  哈萨克斯坦

30

1.76%

13

  中国

  25.7

  1.50%

14

  卡塔尔

  25.2

  1.48%

15

  巴西

  12.6

  0.74%

              合计

          1586.1

  92.9%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70亿吨,也是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45亿吨、12亿吨、9亿吨和6亿吨。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中东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吨升至143.1亿吨,跃居全球第三。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欧亚大陆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综合自艺非凡等

<!--article_adlist[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article_adlist-->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地理观察】一组地球大片惊艳全球,却揭露了人类最丑陋的真相……石油真的是动物尸体变成的吗?从地理角度探秘石油成因!(地球探秘PPT)
分享到: 更多 (0)

热门推荐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