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个冷知识百万个冷知识

百万个冷知识
一起学习百万个冷知识

言论自由:“女神”与“恶魔”的激战

作者 | 邬健敏

美国国会大厦遭到冲击占领,川普大统领的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帐号迅速先后被封禁。尤其是8800万粉丝的推特账号被永远封禁,让顶流大网红川普直接“社会死亡”。领袖的声音居然无法传达到自己的教徒耳边,完全可以想象双方的难受和愤懑。

能绕得过谷歌、苹果?

人家连下载的机会都不给你。

再多的后路,都会被这波互联网巨头包抄!那架势,简直就是赶尽杀绝。

川普支持者一度转移到挺川新阵地Parler,但这款APP立刻被苹果和谷歌下架;支持者们无奈去Parler网页集会,亚马逊又宣布:终止为该网页提供主机服务……

于是,川大总统的手机,真的成了一块板砖。人还在,号没了。。。

目前,Parler已经起诉了亚马逊,称亚马逊不仅违反了双方的协议,并且涉嫌垄断。而亚马逊则表示,该诉讼没有根据,因为Parler上有很多鼓励和煽动针对他人的暴力行为的内容。

很多人借此抨击美国宣扬的“言论自由”价值观。

“灯塔国不是标榜言论自由吗?那怎么连总统都没有这个权利?说剥夺就剥夺?”

新晋世界首富马斯克也凑热闹,发推暗讽,美国西海岸的科技公司们已经成为言论自由“事实上的裁决者”了。

川普的任期将在美东时间1月20日正午时结束。北京时间1月15日,众议院通过了对川普的弹劾动议,投票数是232比197,根据宪法,接下来参议院将在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主持下,决定川普是否有罪,定罪标准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罪名为“煽动叛乱”。如果三分之二的参议员支持弹劾条款,总统就将被定罪而下台。

川普也将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被弹劾的总统。

所以,这就冒出来一些值得剖析的问题:

比如如何看待“言论自由”这项宪法权利?

言论自由是否百无禁忌不该被限制?

言论自由被滥用或者被非法限制的话,该如何实现救济?

贵为总统的川普,是否可以享有不受约束的言论自由权利?

科技巨头有没有权利封禁用户的账户?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科技巨头顷刻封锁总统言论,甚至随意封杀白宫——美国最高行政权力的言论,是不是在充当司法的裁决者?

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基于对美国法律体系和立法精神的充分理解基础上。换句话说,不能用中式思维去简单论断美国,体制不同文化不同,分析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回归到美国的宪政本质。

1. 言论自由是“权利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剥夺言论自由”,但没有明确规定言论自由该负有的义务。

从美国宪法的源起看,1776年《独立宣言》、1787年的《原初宪法》和1791年《权利法案》(宪法前十条修正案)是“三位一体”的结构,核心是保障人权、限制公权的宪法精神。

所以,美国宪法只规定言论的自由,而不规定言论的义务或限制,正是这一宪法精神的体现。

因为“生命、自由和追求幸

1787年的《原初宪

作为“辅助性的预防措施”。

当时的杰斐逊和麦迪逊总统,属于建国第一代元勋,为美国宪法种下了保护言论自由的种子。

杰斐逊不但理论上支持人民的言论自由,当他成为总统后在行动上依然支持言论自由。他时常成为新闻嘲讽和讽刺的靶子,对此他也非常恼火,

2. “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

自由。

造性解释,他们说第一修正案是什么,第一修正案就是什么。

从一些经典判例里,我们可以一窥美国司法界对言论自由的把握尺度和司法精神。

到需要运用宪法上言论自由条款审查国会立法是否违宪的案件,即“申克诉合众国案”。

当时,国会通过了一部法律《

最终,申克败诉。

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时候,很多可能会在和平时期说出来的话会对国家的战

并且,法官提出了著名的“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来解释判决。“我们不否认,在和平年代的许多情况下,被告发表他在传单中发表的所有言论都属于宪法权利保护的范围。不过,每种行为的性质都依赖于发生这种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即便是对言论自由最严密的保护,也不会保护在不恰当的时候高喊着火了并引起恐慌的人。它也不会为那些发表可能引起煽动性暴力行为后果的言论的人提供保护。无论如何,问题都是发表的言论是否出现在上述情况之下,是否具备会带来国会有权制止的、具有实质性危害的明显和即刻的危险的特征。”

英美法系是判例法,大法官的“即刻而明显的危险”原则,此后便成为美国言论自由的边界,避免了以国家安全之名、煽动暴动之名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

再来看著名的1969年布兰登伯格诉俄亥俄州案。

布兰登伯格是俄亥俄州三K党

随后,布兰登伯格以键点就是这个“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

这个案例,对限制言论自由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

第一,任何主张暴力或主张不遵守法律的言论都不能被禁止。哪怕布兰登伯格号召三K党40万人在确定的时间进军国会采取“报复行动”。就算报复行动的时间、地点及目标明确,有组织有预谋,且规模庞大、煽动性强,涉及当时敏感的种族问题,但只要不满足“即刻”条件

此案后,美国确立了极度宽泛的言论自由边界。

回到川普事件。我们来理理这次换届选举前后的惊心动魄的时间线。

11月3日美国大选投票在前所未有的忐忑与焦虑中开始。备受煎熬的争议和计票后,11月7日晚拜登正式发表胜选演说。

11月9日特朗普“闪电宣布”解除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的职务,换上了自己的亲信米勒,堪称“司马昭之心”。

有议员对此表达了极度担心,“特朗普和那些忠于他的人开始散播混乱和分裂的种子。现在国防部似乎陷入了混乱。接下来的 70 天,可能是不稳定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

在美国军方体系中,国防部长属于“文职官员”,真正代表军方的最高人物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也就是马克·米利将军,最后的压舱石。

很可能是为了敲山震虎,11月11日,米利将军站在上任仅两天的米勒部长身边发表了一番讲话:”我们不向国王或女王、暴君或独裁者宣誓。我们不向某个人宣誓。我们不向一个国家、一个部落或宗教宣誓,我们只对宪法宣誓。每一个士兵,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队员,我们每个人都将不计个人代价保护和捍卫宪法。“

12月2日,被特朗普赦免仅一周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将军,转发了一条呼吁特朗普效仿林肯,宣布戒严令并重新进行总统选举的推文。甚至称”国际国内的左翼对美国的威胁比林肯当年所面临的任何威胁都严重得多,甚至包括南北战争。民主党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非法选举欺诈,以窃取选票。左翼激进分子与大型科技公司和腐败的媒体勾结,企图摧毁美国。“

12月18日媒体爆料,代理国防部长米勒已下令全面停止与当选总统拜登的过渡团队进行交接合作,“此举令五角大楼的全体官员感到震惊”。

1月1日,代理国防防长米勒不顾美国军方最高指挥官的反对,下令尼米兹号航母返回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港。考虑到即将于1月6日举行的国会总统认证程序以及特朗普煽动支持者冲击国会的风险,尼米兹号航母调动,称得上是一个充满”杀机“的决定。

危急关头,1月3日,《华盛顿邮报》上出现了一封震撼全美的联名公开信。发表这封公开信的人,是美国所有仍健在的 10 位国防部前部长们。美国 243 年建国史上,这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公开信向国防部长米勒发出了最最最强烈的警告:

”美国军方无权决定美国大选的结果。让美国武装部队参与解决选举纠纷的努力将把我们带入危险、非法和违宪的境地。指挥或执行这种措施的文职和军事官员将对其行动对美国造成的严重后果负责,包括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1月6日,川粉直接冲击国会山,导致议员四处躲藏、总统认证程序中断,是此次政变的最高潮。

1月9日,川粉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出号召,要在1月20日“带着武器进军”华盛顿,还称美军警不是他们的对手,这次他们不会手下留情。

更有激进的特朗普支持者在1月12日称,如果国会敢弹劾特朗普,将会在全美50个州进行武装抗议。

1月12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高层领导人发表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联合声明:

”1月6日的暴力,是对国会和宪法程序的直接攻击。言论自由、集会自由权并没有赋予任何人诉诸暴力、煽动及叛乱的权利。任何破坏宪法规定程序的行动不仅违背传统、价值观和誓言,同样违背法律。拜登将于1月20日宣誓就职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军队第46任总司令。全美各地的美军士兵应做好准备,保持警惕,随时做好履行职责的准备。“

同时,对川普的罢免、弹劾各项行动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甚至1月11日,300 多名美国历史学家和宪法学者都看不下去了,为美国的前途极度担忧,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弹劾并罢免特朗普:

”若允许特朗普继续执政,将对美国民主和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明显和现实的威胁。特朗普违反了宪法,违反了法律、规范、惯例和先例,他现在和离任后都必须为此承担责任,以确保未来总统不会因为他逍遥法外而受到蛊惑。“

从以上事件的时间线看,这次总统换届,引发暴乱、武装冲突、政变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确实存在很明确的即刻危险,符合“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很多观察员称,最终,也正是美国的政治体系,才在最危急的时刻保护了美国的完整,没有彻底玩完。

因此,川普已经被美国钉上了历史的罪柱,成了美国的公敌。

最关键的一点是,你别忘了他的身份,川普不是普通人,是美国总统,行政权力的最高领导者。

员的特殊身份,应该是被监督有无滥用。

所以,用普通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来讨论一国总统,行政公权力的最高长官的言论自由,并不恰当。

3. 当言论自由边界的宽泛性撞上互联网

1989年德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也叫焚烧国旗案,又是一个经典的说明美国言论自由边界之宽泛的案子。

事起美国一社团成员约翰逊在一次对里根总统的抗议活动中,当众焚烧了一面美国国旗,还高呼了一些侮辱这个国家和国旗的口号。结果,约翰逊被逮捕,被控违反了该州禁止“亵渎受崇敬物体”的法律。

焚烧国旗也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它在表达一种主张。判决书中写道“国旗就是这样一个表现美国人共同理念的标志:法律、和平以及人类精神中所包括的自由信念。因此,这面国旗同时也保护那些蔑视它的人”。

违宪而失效。

在美国,言论自由不保护侮辱他人的言论,比如歧视侮辱少数族裔、女性、同性恋等,却保护侮辱这个国家及国旗的言行。因为杰斐逊曾说:“异议才是爱国的最高形式。”

2010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安东尼·埃罗尼斯在Facebook上模仿说唱歌手的方式,写下大量威胁前妻的言辞,并扬言要杀死她。他的恐吓性言论甚至涉及到过去的同事和儿童。

被告在网络上发表的恐慌性言论是否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

现象,无判例可循,法庭启用陪审团机制。结果,陪审团判处埃罗尼斯44个月监禁。

对埃罗尼斯的有罪判罚。

大法官们集体认为,互联网不是豁免的特定环境,社交媒体也没有改变言论自由的边界的权力。在网络时代,美国的言论自由的边界依然是“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

然而,当今一大诟病就是社交媒体及科技巨头手握审查权,成为信息的仲裁者、真理的仲裁者。他们利用算法,传播对自己有利或自认为真实的信息,限制对自己不利或自认为不实的信息。

但其实,美国宪法从来没赋予巨头们这种生杀大权。

1996年美国发布了《通讯规范法》。该法第230条是免责条款,推特、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不需要对用户发表的信息负责。所以,有人认为,根据责权对等的原则,这些平台也没有任何权力审查和管制用户的信息。

确实,互联网平台只是商业组织,并非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不应该以国家机器的方式限制言论自由。

但是,正因为互联网平台是商业组织,它和用户是一种商业关系、业务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与普通公司跟客户的交易行为并无差别。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选择合作的用户?为什么不可以制定我的业务规则并执行我的业务规则?

事实上,用户在注册平台账号的时候,都会在线签署一个用户协议或类的声明约定,其中平台已经格式化地明确了很多行为限制,以及违背以后的后果,也就是社区指导方针

不考虑平台设定这些协议、规则是否完全合理,这背后是平台的价值观也好、利益也好,但只要用户签署,便可以视为用户同意双方的相关约定。当然,你要是不同意,大可以放弃注册账号,换个平台。

不过哪里的乌鸦不是一般黑的呢?

封禁平台,保护国家安全可以有其他合理方式,封禁平台反而损害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此次禁封川普,TikTok和其他平台同步操作。公司的一名发言人指出:“仇恨行为和暴力在TikTok上没有立足之地。寻求煽动、美化或促进暴力的内容或账户违反了我们的社区指导方针,将被删除。”

互联网平台的垄断性一直饱受争议,也是各国打击的对象。相信此次平台集体封杀川普,会引发一大波各界政要领导人的哆嗦。敢情互联网时代真的出现了第四极权力啊——平台!

以后各大平台估计更要被好好收拾了。

4. 美国不被保护的言论自由

1、危及公共安全的玩笑。

“最大的言论自由也不保障任何人在戏院中有诳呼失火造成惊慌奔逃的自由。”以劫机作为取笑的言论也不受保障,在洛杉矶国际机场电检入口处挂有“请勿开玩笑”的牌示,如果有人在此说“Hi Jack!”(杰克你好吗?)航警一旦听见,必将其逮捕法办,因为这句话正是英文劫机(Hijack)一词的谐音。这说明公共安全重于个人的言论自由。

2、引发危害公众秩序导致暴乱的言论。

1951年美国一大学生有一天站在街头发表演说,辱骂杜鲁门总统和一些官员,引起听众公愤,咆哮喊打,骚动暴乱一触即发,该大学生被逮捕,以破坏公共安宁秩序罪判刑。

3、造谣生非的言论。

4、妨害他人权利的言论。

新泽西州一城市

5、不能以言论自由或集会自由妨害城市交通或违犯交通规则。

6、监犯的言论及集会自由权因狱政安全而受限制。

7、军人言论自由的限制。

1974年李维上尉公开反对越战,并鼓动黑人拒服兵役参战,被军事法庭依据《统一军法法典》判刑

8、军事基地不是候选人行使言论自由的场所。

197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著名涉及任何政党政治竞选活动”。言论自由及竞选活动不得在军事基地行使,已成美国定例。

9、辱骂他人因而招致冲突的言论。

所谓“招致冲突的言论”是指对任何个人具有强烈侮辱性及挑衅骂人,而有造成对他人伤害,或立即招致反击斗殴的恶言恶语包括下流、诲淫、猥亵、诽谤等言论。这种言论既不具任何“适当沟通的意义”,也缺乏“表示任何社会价值及意见真理”,所以不在宪法言论自由权保障之内。

10、说下流脏话。

例如,广播电台或播

11、咆哮公堂的言论。

1970年“艾伦案”被告受审时咆哮公堂,扰乱审判,

(1)可将其嘴用布封闭并绑在椅子上仍留庭受审;

(2)将其带出庭外,等其恢复平静并承诺遵守法庭秩序再回庭上;

(3)裁其侮辱法庭。

12、议员言论免责权的例外。

议员言论及行为分为“立法言论行为”和“非立法言论及活动”。前者受言论免责权保障,后者则不受保障。例如致函三军首长为立法目的索取有关资料为立法行为,但将该项所得资料作为竞选活

13、违背契约泄露国家机密。

如1968年中央情报局退职人员施奈卜违背任职誓约而撰书泄密,而受到控告。

14、黄色书刊内容。

15、诈欺不实的商业广告。

16、毁谤性言论。

凡情况所说不实,或完全不顾所说是否真实的恶意攻击的言论,应负担民刑责任。

总之,从各方面分析,川普这次的”政变“事件,确实让美国处于重大危机的关头,限制川普的言论自由权利,确实不属于违宪的行为。但是,互联网公司承担这样的执行者角色,确实存在被诟病的把柄。不过,人家说是违背了”社区指导方针“。川普真要较真,要讨回账号和8800万粉丝,可以走司法救济,也就是起诉平台公司违宪侵权。

不过,基于川普自身难保的现状,我估计,要去起诉平台公司,他顾不上。毕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解决,那可是性命攸关的。

粉丝丢了就丢了吧,超级网红总有发挥能量的地方,先度过眼下的难关再说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联系侵删

转自邬健敏师姐 作者 邬健敏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万个冷知识 » 言论自由:“女神”与“恶魔”的激战
分享到: 更多 (0)

热门推荐

百万个冷知识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