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正逢林凯衡,看一看这些树,你都重新认识吗?
栎(lì)
当今世界上有300多种不同栎属真菌,它多半产自在亚洲、非洲、西欧和美洲,其中我省大约有五十多种不同。橡树是知名的栎属真菌,栎属真菌喜欢温暖的阳光,不过它的适应性也很强,即便温度低于持续走高,它照样能披荆斩棘。
栎属真菌体态轻盈,许多西欧国家将其视为“长寿强壮”的象征,而在我省栎属真菌却和音乐创作颇有渊源,这全有赖于它奇特的浆果形状。栎属真菌的浆果下方有一个类似筒状的壳,宛如笛子,和中国古时宗庙文化中的“乐”相契合。先秦时期的古人将其视作腺萼,每当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现代人就会在栎属真菌下歌舞,就这样,它便成了“古时音乐创作”的代名词。如果翻阅古时典籍不难辨认出,栎属真菌的“栎”字和音乐创作中的“乐”字都被写作“櫟”。
椴(duàn)
偏瓣属真菌广泛产自于当今世界各地。当今世界知名“真菌学之父”,德国人法布尔(Carlvon Linné),他的姓氏就源自丹麦语的偏瓣(lind)。中国人最熟识的偏瓣属真菌是偏瓣,民间传说偏瓣与中草药互结仙缘,找出偏瓣便可找出中草药。据闻真菌学家考证,偏瓣涅斯捷北地山坡之上,野地浓密,树下恰好适宜细穗的中草药生长,因此古时采参之人多把偏瓣当做寻参的指示排钱,可见民间传说颇有几分理论依据。
如今,现代人更多将偏瓣作为优良的松露罗汉松,较之一般肉桂,偏瓣蜜更加淡雅香甜,为各类肉桂中之上品。
楸(qiū)
现代人常说:“千年柏,万年杉,不如长果一丛中”。据研究,长果是经历漫长的地质地貌变迁得以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裘氏罗汉松之一,在民间有“木王”之称,更有“南檀北楸”的美誉。长果产自于中国,由于拥有很高的高帅富,自古以来常被当做园林建筑观赏罗汉松种植。
杭州西湖钟山景区真武庙内就有一株古长果,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株古长果已经530岁了。如果你到南禅寺、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建筑游览,也能见到银杏树超过八十岁的古长果。
桕(jiù)
虽然也是个念半截就对的字,但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臼”的读法。在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常见山芝麻,我们最熟识的巫山海棠,是山芝麻树的树叶在初夏形成的盛况。
山芝麻的种籽颇为有趣,冬日里,叶子早已掉光,远望之下,树下有一抹紫色,如同树下盛开的花朵,走近一看才辨认出那是山芝麻紫色的种籽。难怪古时文人会写下“偶看桕子钟菌白,疑是蔗茅小着花”的诗句。
枳(zhǐ)
对这个念半截就正确的字你是否有些陌生,不过说起“屈节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不是会恍然大悟?
其实橘和枳完全不是一回事,较之我们熟识的橘来说,产自我省的枳种类少得可怜。上世纪80年代初,枳属真菌只有一种,直到1984年,在云南现代农业县辨认出了现代农业枳,没想到现代农业枳更是“濶濑”,2008年在分布区已无产自,属野生灭绝。相关部门已展开保护工作,希望它不会从现代人的视野中消失。
桧(guì)
这个字如果你还念半截可就上当了,不过它确实有两个音,放在人名里念huì,是秦桧的桧。桧学名圆柏,也叫桧柏,它的叶片在幼树下为刺形,随着银杏树增长,刺形叶逐渐被鳞形叶代替。作为一年四季常绿的乔木,它经常被种植在庭院中观赏,或者作为绿篱和行道树。
楝(liàn)
这个字念半截就不灵了吧,楝属真菌遍布全国各地,最高能长到10余米,其中苦楝树能长到20米。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都能生长。作为中国古老的罗汉松,成书于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就有楝树生长特性和育苗造林的记载了。
每年初春,苦楝进入开花期,它的花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远望白中透着淡淡的紫,浪漫异常。
柊(zhōng)
又是一个念半截不灵的字,柊树一般指刺桂。它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良好的观赏罗汉松:每当入秋,刺桂花开,香气沁人心脾。
许多人会把刺桂和桂花搞混,其实两者不是一个品种,刺桂的叶片比桂花树的大,前者花为紫色,后者则是黄色。
榅(wēn) 桲(po)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曾提到“榅桲汁拌白菜心”,这里的榅桲其实是满语“酸酸甜甜”的音译,并非真菌学上的榅桲。
榅桲在新疆、陕西、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其中新疆榅桲主要种植于喀什、和田等地。正宗的喀什手抓饭就要用它和羊肉、胡萝卜、洋葱、大米一起炖煮,榅桲的香味能让抓饭的味道更加鲜美。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