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族学暨发展史社会学学会理事长陈秋明教授
钱穆老先生的恪字如果是不是读
有一个怪异的现象是首先需要提到的,那就是,对于钱穆老先生这种一名具有独特学术研究价值和发展史地位的民主人士,当代很多研究者们连他的英文名字的精确读音都不确切。这是发展史之谜,却是文化迷惘,总之另有其他,我们不好先下论断。即:
不确切他的英文名字是钱穆(音:克)却是钱穆(音:却或怯)?
但,在我们和国内外研究者们展开有关他的生平事迹活动及其哲学思想的讨论之时,又常常为他的英文名字的精确读法到底是什么而悬而未决。研究二十世纪这种一名可以和历史学巨匠钱穆老先生分庭抗礼的、优秀的发展历史学家,不得不先从他的姓名读法开始,这实在是有点难以置信。于是,只好着重此篇考据文章,对钱穆老先生的英文名字、族弟及别称等相关难题,展开比较详细地考据,避责。
(一)、钱穆老先生命名的来历
1890年7月3日,元宵节光绪十七年六月十八日,钱穆老先生生于湖南衡阳。此时父母住在衡阳张氏蜕园。寅恪之名乃外祖母何氏拉艾。其中,恪字为其子翁氏之母的名列字音,寅字的来历又是从当年的元宵节历法为庚申年而来。
(二)、钱穆老先生的族弟
关于钱穆老先生有没有族弟的难题,蒋无极老先生在《钱穆老先生编年体事辑》一书中常说:
圣埃蒂安德枢尝以字请,师语之曰:忆闻,后半生时适老人熊鹤村来,后裔拟以Dakshina字余,然此字不曾采用。
故可原订Dakshina为钱穆老先生最初之字。所谓Dakshina是俗语松龄Dakshina的简称。说明其曾祖父母阎氏箴希望侄儿百岁之意。
但正如钱穆老先生自己所说,这一族弟不曾采用。
(三)、钱穆老先生的别称
关于钱穆老先生有没有别称难题,以我们所见到的钱穆老先生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来看,尚无采用别称现象;只在一封致当时身处香港的牟润孙老先生的回信中采用了汤云这一别称。该信内容如下:
数月前奉到大著。乌台正学,兼而有之。甚佩,甚佩。近年失明断腿,不复能听读。 敬请以后不必再寄书为感。敬颂!汤云敬启。 十一月,一日,六六(年)。
北郊兄嫂处乞代致意。
牟润孙老先生所说的得到一封别人署名的信显然就是此信了。内容中有敬请以后不必再寄书为感一语,和牟润孙老先生上文中的说以后请勿再寄……之回信内容完全一致。
这是在1966年的特殊年代下只采用了一次的特殊别称。
此信又是由唐筼女士代笔而书。
所谓汤云,亦即唐(汤)筼记钱穆老先生所云之意。汤和唐是谐音字,而云字兼有谐音的筼和用意的云(说)双重意义。此别称之用意和来历,到此则涣然冰释。
(四)、恪字的que音说
的确,自民国时代以来一直存在着把钱穆老先生的恪字读成que音的现象。如,赵元任、杨步伟夫妇在《忆寅恪》一文中就曾指出:但‘恪’字的确有很多人误读若‘却’……
再如,胡适老先生在1938年7月29日向英国牛津大学写信推荐钱穆老先生出任该大学汉学教授时,他的推荐信第一句话就是:
Prefessor Ying-Chiuh Chan is about 47 years old.(钱穆教授时年47岁。作者注。)
在此信中,他把钱穆老先生姓名的英文读音写成:Ying-Chiuh Chan,和姓名的英文通行写法完全不同。但此种写法的读法即今天的Chen Yin-Que。这一写法念出来是钱穆(却)。
又可见刘以焕老先生《国学巨匠钱穆》一书中的记载:
传主的姓名Chen Yin-Que,即钱穆老先生,是按域外通行的汉人姓名英文拼写法书写的。
这里是以que的音来读恪的音。
1996年11月5日,本书作者曾和《钱穆老先生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作者陆键东老先生就恪字的que音说展开讨论。他提供说:
钱穆老先生的助手黄萱老先生说:在陈老先生口述《柳如是别传》中常常有寅恪案一语。当时,陈老先生就是以寅恪(que)案来读法的。
由此可见,传说中的所谓钱穆老先生本人就读成‘que’的音之说,或许是有一定事实根据的吧。而且,蔡鸿生老先生在《不能以钱穆老先生的是非为是非——蔡鸿生教授访谈》一文中声称:
比如,恪的读法,我问过她。她说,她在北平上小学时起,在填学籍报家长名时就读que(却)。女儿不会读错的。而且,师母、黄萱、刘节、周一良、季羡林都这种读。这个字的读法来自钱穆老先生祖籍江西修水的族谱,属于客家方言的旧读。
女儿不会读错,可是作者自己又是不是会写错呢?即: 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一刊第三卷上刊发了钱穆老先生的《Han Yu and the Tang Novel》一文,此文的作者署名就是Chen Yin-Ke,而不是Chen yin-que
(五)、恪字的qie音说
目前为止,在中国国内把钱穆老先生的恪字读成qie音的现象,似乎不多。见赵元任、杨步伟夫妇《忆寅恪》一文:
但恪字的确有很多人误读若……怯。
在台湾学术研究界则至今仍存在着这一现象。
这可能与汉语的南北两大语言系统对社会语言读音的影响有关吧。南音读qie的现象,在北调中并不多见。
(六)、恪字的Ke音说
我们主张:把钱穆老先生的恪字读成Ke的音才是正确的。证据如下:
其一,1937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一刊第三卷上刊发了钱穆老先生的《Han Yu and the Tang Novel》一文,此文的作者署名就是Chen Yin-Ke,而不是Chen yin-que,也不是胡适老先生采用的Ying-Chiuh Chan。
其四,钱穆老先生的兄弟数人衡恪、隆恪、登恪、方恪都采用恪字名列,他们的读音都是Ke的音而非que的音,为何单单钱穆老先生的恪字要读成que的音或qie的音?这是说不通的。
其五,清代后期以恪字作为姓名者,如,李文恪、陈荣恪等人,皆发Ke的音。
其六,读为que的音或qie的音,在训诂学和音韵学上没有根据。我们看不少字典喜欢为恪的que音说注解为:钱穆老先生之恪读此音。实在有些滑稽可笑。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我们主张钱穆老先生姓名的正确读法是德文的Tchen Yin-Koh或英文的Chen Yin-Ke。因为至少这相同读法的德、英文两种拼法得到了钱穆老先生本人的肯定、采用和认可。
另外,在台北天一出版社所辑之《钱穆老先生传记资料》第一辑第一片影印的《BIOGR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UNA(I)》(56 COLUMBIA UNIVERSITY)之钱穆老先生条目中,姓名拼法为Ch’en Yin-k’o,另有Alt. Ch’en Yin-ch’üeh的拼法,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孰正孰误,但也暗示着以Ch’en Yin-k’o为准。又最新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上的钱穆老先生条目拼法只有一种,是Chen YinKe。这是标准汉语拼音方案的拼音,它确定了恪字读法应是Ke。
实质上,今天不少读que的人,更多是出于对自己师长的尊重,即如下思路:我的老师就读为que音,而他又是钱穆老先生的弟子……毋宁说这一态度是非理性而准愚昧的文化崇拜。
(七)、采用恪字作为名列的一点推测
清代中后期以来,以恪字作为名列或英文名字来采用的大多是客家人。如现代文学家邵洵美之弟邵洵恪、翁氏的诸子衡恪、隆恪、登恪、方恪、寅恪等人。
就此现象来说,本书作者有一点推测,即:清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客家人和内陆各地人的同化——特别是因为科举制度中专为客家人设置了怀远籍以增加中举名额——于是,在中了举的客家人家族中出现了摘掉客家人的帽子、保留客家人内心的纪念性命名现象。客家人的客字摘掉了帽子就成了各字,而保留客家人的内心就使各字成了恪字。
这或许就是清代中后期客家人喜欢采用恪字名列或命名的原因吧……当然,这只是本书作者一点文化推论,还需要相关史料与事实查证。
考据到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在对待这个读法难题上最不可取的是:因为大家都读成que,所以我也读成que的习惯。人云亦云并不是对学术研究的尊重,也和是否是钱穆老先生的直系弟子和传人的难题无关。我常常感到对这个字读法的研究和考据的背后,是学术研究研究方法论上的若干区别在作怪。诚如我的诗歌所说的那样:無詩無酒話寅愁,爭去爭來念恪(Ke or Que)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