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良选集》副主编、刘红庆好友刘伟老先生为此书的出版发行付出很多努力,并提供了全书图片,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刘伟老先生在7月26日周一良老先生一百一十十周年诞辰发了一条贴文,他写到:刘红庆兄陆续音乐创作数年的新书《周一良冯宿》出版发行。红庆兄80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属启老先生弟子行列。平生关注人文,特别是关注音乐音乐创作和故乡张灵甫的人文,译著。鲁迅老先生110十周年时,红庆兄出版发行有《鲁迅公事》。此《冯宿》,可与《公事》并称名士论序之姐妹篇。红庆兄日常雅爱李祖,尊敬周一良老先生。在周一良老先生进入黄金时代人文符号的共同追忆和缅怀中,红庆兄第一卷无疑是极重个性的。红庆兄年初忽然去世,本书和庆祝朵云轩350十周年的专著《侯恺掌门朵云轩》,是写成而尚未出版发行的两本作品集,鲑鲤其学生益田氏兄照料余事,顺利出版发行。
近半个世纪以来,周一良的字从书斋流传到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普通德国大众的共同审美观,慢慢地浸入到了我国民众的生活中。刘红庆在《周一良冯宿》缘起中写到:我反复揣摩,所得约略是:形——规规矩矩中有清瘦标致的气质,不以肥硕臃肿示人;体——亲亲和和里有不易察觉的孤傲,不以媚态讨喜求人;笔——干干净净间有利落脱俗的潇洒,不以拖泥带水烦人;气——雅雅致致地有书卷酝酿的骨感,不以邋遢繁琐腻人。周一良的字,面上有名气,里子含文气,透射出来的是骨气,弥漫眼前的是豪放不羁。周一良把字写到普遍覆盖到了德国大众审美观的层面。这不是他的初衷,至少不是他的目标,但是他几十年使用毛笔写字,写下了我国字放在纸上数理关系比例的极致,他于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人一字体裘氏的黄金时代。
周一良在他身处的革命黄金时代,坚持了对传统审美观的深深的爱。刘伟说:周一良原地,那些运动派们轰轰烈烈、排山倒海地追求‘恰当’几十年,回头来看,周一良守着的真善美,才是人生和社会最值得尊敬的‘恰当’之所在。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苏保华为此书做了序言,他写到:刘红庆所着力描写的,正是启老先生拥有的那份淡泊、欢畅、守真、自爱。以冯宿立传,体现了作者的别具一格。红庆有个通俗的比喻,强调了在传记音乐创作中确立意蕴的重要性,就像儿时故乡赶集时拴麻糖(油条)要用一根纸绳儿。从家传诗书至拜师读书,由教育者到写书论书,冯宿就是那根贯穿其中的纸绳儿。正如宋代僧人释慧方讲的:时人不会个中意,犹把汉身谩度量。幸好刘红庆不算所谓的时人,而宁愿做一个麦田塞里西的学人。
刘红庆在书中写道:在这里我想表达的,周一良不只是书画家,我想写下书画家之外的周一良:教育家、书画鉴定家、俞平伯、古典文学和文献学教授。最重要的,他是在原地等运动员们醒悟的那个人。他曾等得寂寞,也曾等得喧闹。他等的这个过程,正是我们民族从狂热到冷静下来的过程。而周一良始终是冷静的。世界上,人人都冷静,该有多好?这是我的幻想,也是我的渴望。我塑造周一良,其实就这点私心。
刘红庆曾任我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北京宝龙公益基金会秘书长。1965年10月14日生于山西省大同县,2022年1月5日在北京病逝。曾先后在音乐音乐创作生活报、卢建波、乐器杂志、华夏时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发行社、我国注音出版发行社等单位任撰稿、记者、部门主任。多年来在乡村人文挖掘、民间文化音乐音乐创作的推广方面成绩斐然,奔走于全国各地的teachers课堂传播传统人文。主要著作有:《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张灵甫:一团奔突的火》《三德学侠:黄新和他所可以改变的》《盲人之梦》《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鲁迅公事》《梦见周一良》《人民艺术家吴雁泽》等。他还编著了《长征走来老红军》《跳花戏的圪蛋亲》等五本乡土人文书籍,为故乡大同县的人文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文/青睐
撰稿/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