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个人辨识统计数据的外泄是不知不觉的,却在SNS互联网上导致非常大负面影响,比如说毫无保留地负面影响票。
● 对个人隐私再者是内容的对个人隐私,另再者是重要信息自主权。
● 信息时代的真正考验是你很疑惑自己甚么时候应该关上和停用甚么重要信息。
● 互联网经常让你完全失去了对重要信息的控制力。
有关 facebook 那个领涨板块该事件 ,有人说它外泄了三千五百万的使用者统计数据,那个讲法多方报导的不太一样。《华盛顿邮报》报导的是一千万,「牛津预测」说约莫是一亿。
那个统计数据并非一般的统计数据,事实上是对个人辨识统计数据。对个人辨识统计数据是英国对个人隐私法里面的词语,主要指的就是那些统计数据可以用以辨识,跟踪一对个人。比如说我的年纪、天蝎座、电话号码、身分证统计数据之类。
但是有些统计数据就并非这种,比如说你的午睡时间,你上的幼儿园。那些都并非直接关连到你,而是一些比较普遍的东西。
事实上,这事比想像的要繁杂不少。2015 年英国《无声》报导说英国国会议员巴尼·凯蒂利用一家叫作「牛津预测」的统计数据预测公司收集使用者统计数据,通过有前瞻性地负面影响投票者,帮助汤玛斯·奥巴马获得了 2016 年的英国大选。
2018 年,《华盛顿邮报》、《无声》从一位前牛津预测的雇员理查德·丹尼斯那得到更多有关牛津预测的重要信息,开始更加可循地报导。SNS新闻媒体轻而易举外泄的对个人统计数据对个人隐私以及那些对个人隐私外泄可能导致的不良不良后果,使大家陷于了非常大的忧虑。
一切都从一个叫德米特里·克莱顿的牛津大学研究员说起。克莱顿是瑞典人,六岁才到英国念书,在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之后在牛津大学做副研究员,研究社会心理学。克莱顿在牛津时候发明了叫「数字生活」的软件,该软件能收集你重要信息,继而建立一个心理人格的档案。
比如说你在建军节的时候,玩的那个变军装游戏,就收集了你照片和姓名重要信息。那些游戏的共同点就是在开始之前需要你同意授权抓取你的对个人重要信息对不对?「数字生活」在 Facebook 上也是这么操作的,那个套路在国内外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大约二十七万的 Facebook 使用者都同意了「数字生活」来抓取统计数据。但它事实上不仅收集了使用者的重要信息,还收集了使用者朋友的重要信息,这样总数高达三千五百万。这时候你可能说,那个明显不对啊。
但克莱顿却认为那些重要信息都是经过使用者授权的。当你选择使用那个软件的时候,软件清楚地提示你会收集你和你的朋友的一些基本重要信息,用以提升使用者体验。收集你的朋友的重要信息,比如说年纪,性别和职业等,可以提升对软件对你的人格的评估和理解。
但问题是,你是同意了,但是你的朋友却没同意他们的重要信息被暴露出去。这就很尴尬了。这种情况算不算外泄使用者统计数据呢?你说算,但是你同意了啊;你说不算,但是你的朋友没有同意啊。就好比你去问小李要小张的电话,小李关上手机通讯录,给你看了。现在我问你,那个手机操作系统存不存在重要信息外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