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互联网和Facebook
通讯的鸟类
人类文明对通讯的倚赖是置入我们的DNA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产业发展,社会风气组织越变越繁杂,不同的人绝非像蜜蜂或蜘蛛那样都做两件简单的事,而是有着繁杂的社会风气分工,人们花在通讯上的天数越来越多,通讯的方式和工作效率都要并行提高才能适应环境社会风气的产业发展。到了产业革命之后,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一直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系统。
好景不长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社会风气,会花在各种通讯上的天数就相比而言睡之外的任何事星毛的天数都多,少于喝茶、乘车等许多日常生活活动的天数。
Friendster的成功很快惹来了为数众多的竞争者,它们两个比两个吓人。果不其然MySpace,2004年就少于了Friendster,然后是Google母公司的Orkut,接下去是Facebook。
1. 婚恋是人的无意识,特别是中小学生男女生;
2. 缔造他们的使用者数据资料,正式发布内容,提供基本通讯的方式是SNS互联网所要具有的基本要素;
3. 职权的管理和部分职权的撷取,能让SNS互联网努力做到许多其他互联网服务做不到的事。比如说共享资源许多信息和服务。
2003年5月,矽谷的一大群退伍军人,主要是曾在PayPal工作过的许多雇员,发布了这款给从业者婚恋的SNS互联网MSN(LinkedIn)。LinkedIn可以说是首款将真实世界和真实世界并重的SNS互联网。
1. 与生俱来具有产品觉悟和加速开发的能力;
2. 抓住中小学生人对伴侣渴求的特点;
3. 完全没有著作权觉悟和对隐私的倚重。
这三个DNA在Facebook后来的产业发展中不断地显露出来。
到了2004年末,扎克伯格他们上架了两个名叫The Facebook的SNS中文网站,给哈佛的专科小学生使用逐一要拥有耶鲁大学专科(Harvard College)的邮箱才能注册。这个中文网站与之前所有SNS互联网不同之处在于,由于限定在耶鲁大学专科生中,电子邮箱的地址是小学生在耶鲁大学唯一的地址,对应的姓名和相关信息也是真实的,它就将互联网上的脸谱和生活中的人准确地对应起来了。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了不少SNS中文网站,但是耶鲁大学这种名校的小学生懒得去那种到处充满虚假信息的地方,MSN易然高大上,但是不便于大小学生们交际。因此,当The Facebook一上架,两个月就有一半的耶鲁大学专科小学生注册了。
The Facebook早期的成功,主要在于扎克伯格无意中找到了一条遴选优质使用者的方法,并目为他们提供了最需要的服务。
Facebook早期只对大学开放,省去了非常大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麻烦,小学生们邮箱的域名无形中筑起了一道虚拟的围墙,这给予了大小学生们足够的安全感,愿意通过Facebook进行交往。而找到可靠的伴侣伙伴,是他们最实在的刚需。
看了Facebook的服务后,帕克觉得这个中文网站前途无量,于是直接跑到波士顿找到扎克伯格,替他出谋划策。
见到扎克伯格后,帕克询问了扎克伯格的打算,后者告诉他打算一所大学一所大学地拓展,同时通过广告获得收入,正在拓展更多的大学。帕克纠正了他这种小家子气的想法,告诉他,要马上占领美国和欧洲所有的大学,至于钱,卖广告的那点收人来得太慢,根本无法适应环境公司加速产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去矽谷,从风险投资人那里获得资金,把精力放在业务产业发展而不是挣小钱上。
PayPal的创始人彼得·蒂尔成为这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的第两个投资人,他投资了50万美元,获得了9%的股份,后来他在几次融资中追加了投资,以1270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少于10%的股份,如果他把Facebook的股票留到今天,可以获得4000倍的回报。
当Facebook第一拨使用者从大学毕业后,Facebook便逐渐从两个校园项目转型为一家真正面向全社会风气的互联网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帕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除了作为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管理日常生活事务,他还负责开发了Facebook的图片共享资源功能,这在当时成为了Facebook上的两个杀手锏。
2006年,为了在更大的使用者群体中产业发展使用者,Facebook开放了对所有互联网使用者的注册,此前所有的使用者都需要有两个EDU的邮箱才能注册。这一举措让Facebook的使用者数量突破了千万,此后它的性质也由原来以交友为主的中文网站,变成了两个虚拟的社会风气。
在矽谷,它获得了当地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基金巨大的投资,包括蒂尔、红杉资本以及俄罗斯的DST基金都是它坚定的投资者。同时,也正是因为在矽谷,它才得以从Google等公司挖到了大量的一流人才,使它成为两个境界高远的公司。
超越SNS互联网
Facebook其实不必知道使用者想在Facebook上做什么,只需要让使用者感到酷。至于在这个平台上使用者需要什么,他们可以他们去开发。这样,Facebook就不用承担任何产品决策错误的风险,而是只需要一门心思专注于把这个平台做酷、做好。到了2010年,为Facebook提供服务的各种软件技术人员已多达上百万,他们在短短几年里,为Facebook提供了55万种大大小小的服务,使得Facebook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成长最快的真实世界,而这个真实世界又和互联网使用者的真实世界相对应。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在互联网上使用软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用软盘和光盘安装软件或者下载安装软件逐渐成为了过去时。在这样的背景下,谁拥有了两个可以给大家正式发布软件的平台,谁就拥有了IT时代的主导权。
Facebook早期的核心使用者群体是大小学生,特别是一大群对技术敏感的大小学生,虽然他们来到这个中文网站的目的是婚恋,但是他们有兴趣撷取他们缔造的内容,包括他们开发的小程序。
Facebook早期为了共享资源信息,允许朋友之间共享资源账号,甚至共享资源密码,这引发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但是另一方面,也让Facebook因此开发出一套为第三方服务提供登录的技术。在互联网上,账户管理绝非易事,它需要很强的信息安全水平,否则账户很容易被攻破,一般小公司没有这种技术能力,无法他们管理那么多使用者账户。
Google对外界的评论总是过于介意,而它在成立10年之后,更是聚集了越来越多站在道义制高点的批评者,而不是愿意承担责任的实干家。Google每上架两个服务,都要事先考虑社会风气上各种潜在的负面意见,以至于大部分和SNS互联网相关的项目都胎死腹中。而Facebook则更具有锐气,它会直接拿市场来检验他们的产品,反馈好就保留,不好就终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Google很快终止了Buzz服务,而后来Facebook的移动版本则包含了几乎Buzz中所有受欢迎的功能。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三个可以正式发布软件的平台,即以Google和苹果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以FacebookSNS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2.0平台,以及以亚马逊云计算为代表的企业级平台。这四家公司和上一代霸主微软一道,构成了统治今天IT行业的五个巨头,在很长的天数里,它们都将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FMGAA成行。
Facebook和Google之争,从本质上反映出两种整合信息方式的差别。Google是一家信息处理公司,擅长用算法处理信息,这让它在搜索以及后来人工智能领域执牛耳。Facebook是一家通讯公司,善于理解人们沟通中的需求,因此它实际上是靠人的关系整理信息。Facebook里的点赞功能(Like)和跟随功能,实际上是使用者意见的反映,以及使用者对那些他们认为可信赖的人的追随。信息既可以通过算法选取,通过算法过滤,也可以通过使用者投票选取,通过那些我们信得过的人推荐而过滤。许多时候算法不能解决的问题,SNS互联网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新一代的并购机器
信息时代,Facebook算是非常擅长并购的公司,它在2012年IPO之后,许多业务的增长都是通过并购完成的。
Facebook的第一宗大型并购案是2012年上市之前花10亿美元收购了照片撷取公司Instagram。
Facebook在收购Instagram后,不仅赢得了大量个人使用者和流量,而目许多商家利用这个工具开始做广告,使得它开始产生收人。今天Instagram本身就有8亿使用者,其使用者的活跃度要高于Facebook本身,大约80%都是活跃使用者。此外,使用者在Instagram上开发了许多照片的过滤器,使它变成了两个大家可以挣钱的平台。2017年,Instagram为Facebook带来了36.4亿美元的收人,据估计2018年几乎可以再翻将近一番,达到68亿美元,这一增长速度也远高于Facebook本身。
如果说以10亿美元并购一家小公司足以让IT行业对Facebook的并购魄力刮目相看,那么两年之后近200亿美元的高价并购WhatsApp,就更让IT行业说不出话来了,因为仅仅两个月前,WhatsApp刚刚以15亿美元的估值进行了一轮融资,两个月后的收购价格就涨了10多倍,这在IT产业的历史上是闻所未闻的。
通过收购WhatsApp,Facebook完成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这样看来,当初它花200亿美元收购WhatsApp并不贵。今天WhatsApp上有12亿活跃使用者,领先于微信,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SNS互联网。
总的来说,Facebook通过收购强化了他们的竞争优势,扩大了市场,完成了公司转型,非常成功。由于它几次并购出手豪绰,因此成为许多小公司寻求并购的对象,也成为投资人追求的目标。
Facebook在并购中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莫过于寻找DNA和自身匹配的公司,而不是简单扩大市场的公司。
改变生活和大脑
Snapchat的聊天也好,内容撷取也好,是阅后即焚(Burn after reading),不留记录的。
其次,Snapchat的内容撷取是过时不候的,也就是说,消息或图片发出去后,你如果不马上看,很快就没了。
最后,Snapchat是从一开始就比较自然地引人本地SNS和个人生活概念的SNS产品,从而将线上SNS和线下生活非常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Snapchat可以说是为中小学生人量身打造的,因此它在很短的天数(从上架到2018年)内就获得了12亿的活跃使用者。不过,这个基于中小学生人的SNS互联网有两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使用者相对低端,而目消费能力有限,因此直到今天,Snapchat还没有找到两个独特而有效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支持多种语言的微信没有成为全球性产品,这就和腾讯不了解中国之外使用者的特点有关了。中国绝大部分为个人使用的互联网IT产品做得都过重,恨不能两个产品中包含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中文网站也都慢得不得了逐一绝非因为网速带宽不够,而是因为上面有太多没用的东西。相比之下,无论是WhatsApp、Instagram还是Snapchat,都做得非常轻巧,没有广告、游戏、漂流瓶这些和SNS不直接相关的东西。WhatsApp甚至没有红包、朋友圈和附近的人,它就是把过去打电话SNS的功能努力做到了智能手机上而已。由于体量轻,WhatsApp等SNS工具使用起来要流畅得多,而且省电得多。
另外,WhatsApp和Snapchat等工具完全是端到端的加密通讯,服务器上不保存和处理聊天数据,从保护隐私的角度来讲海外使用者更为放心。也就是说,这种“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其实是将全世界各种与种族文化相关的因素全部滤除了,只保留了人最基本的SNS需求。
成功的SNS互联网都很好地利用了人的这样四个基本的需求,并且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其一,利用中小学生人对伴侣的渴求;
其二,信息共享资源的需求,并且为了方便信息共享资源而提供部分账户共享资源功能;
其三,在线的脸谱和真实生活中的人之间的对应;
其四,建立某种意义上的朋友圈。
研究表明,经常使用SNS互联网的人,关注其他人的能力增加了,而阅读能力减弱了。
因为人能够维持的社会风气关系只有150人左右,这是由我们的DNA决定的。两个SNS互联网即使再大,我们能够经常影响的人,和能够影响我们的人,通常还是只有几十人。今天你不论加了多少人的微信,通常也只会关注个位数的人的朋友圈,经常和几十个人通讯而已。从各个互联网公司实际的市值来讲,虽然Facebook的活跃使用者是腾讯的三倍,但是二者的价值相差不大。推特公司的活跃使用者数只有Snapchat的1/3不到,但是价值却更大,因为后者的使用者过于低端。因此,SNS互联网的规模固然重要,但是它的使用者质量以及提供的服务有效性更为重要。
201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新闻媒体实验室做了两次试验,在SNS新闻媒体上正式发布两个陌生人的照片,让大家帮助找出来,结果第一次在48小时内大家就找到了他确切的所在地,第二次花了不到24小时。也就是说,有了SNS互联网之后,全世界的每两个人真的就被这张无形的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