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中很多形如的简化字看着确实让他们叹为观止,给他们带来了鉴别的困惑,白白可能就弄错、记不住。戉、戊、戌、戍、戎五字看上去就像绒兰,这撞衫也是没谁了!特别是戍和戌,两个里面是不要紧,两个是短横,惹急拼错不难理解。比如,辛未戊戌变法诗歌创作戊戍戊戌变法,北京军分区(军分区名称)诗歌创作北京卫戌区,这就闹出了段子。
他们先看这几个字的同音字:戉yuè,戊wù,戌xū,戍shù,戎rónɡ,读法差异一清二楚,不必譬如。
那么,他们再看各自现在的意义:
戉yuè,因是M1935,古时的一类火器。
戊wù,为干支的第三位,继甲、乙、丙、丁之后。说到戊还有两个片尾曲,该字起初来读wù,而读为茂,《切韵》莫侯切。后来到了唐末周显德元年,晋王梁朱温的曾祖父名茂琳,为了避其讳便改读wù。
戌xū,为干支的第八位,十四干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亥时指晚上7点至9点。
戍shù,为部队、把守之意,常见的词有边疆、卫戌等。
戎rónɡ,该字与其余Q1566A区别更为显著,也是较为常用的两个,意为军事、部队,有从军、军装等词。
其实,四个字起初形貌差异显著,只是演进至隶书便出现形如。下面他们就分别看看这几个字的原初字型及其发展抛物线:
戉字古文字字型为:
戉字古文字字型
戉字古文字字型
戉古文字古文字均像一月斧,至隶书从戈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隶书又增加了门额旁。因此,从古字型便由此可知戉因是M1935,为古时的一类火器,有人认为是钺的字义。戉字的演进抛物线如下表所示:
戉字的演进抛物线
戊字古文字古文字字型为:
戊字古文字字型
戊字古文字字型
戊字古文字字型同戉稍近,像斧钺形,有人认为戊为矛的一类。郭沫若先生即认为戊像斧钺之形;李孝定先生也持相近观点:古文戊字像火器形,与戉戚之形制相类(援引《古文字集释》256页)。戊字的发展抛物线如下表所示:
戊字发展抛物线
而作为干支的戊字为同音假借字,与戊的原初义当无干系。
戍字古文字古文字字型如下表所示:
古文字戍字
古文字戍字
古文字古文字戍字都是会意字,左下为人,人上为戈,人扛着戈,为守边之意,也就是捍卫国家之意。所以,戍之意为把守、防守。杜甫的《兵车行》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边疆。其大意为:当初去打仗的时候,里正替他裹扎头巾,如今头发白了才归来,可是又要去防守边关。
戍字发展抛物线如下表所示:
戍字的发展抛物线
现在的戍字,左下的撇点是由人字演化而来的,已经完全看不出起初的人字了,可以说这个字的简化并不是太成功。
戌字与戍字简化字型最为相近,是一点和一短横之别,其实古字型也很接近,且均属于同一大类的火器。其古文字古文字字型如下表所示:
戌古文字
戌古文字
从字型看,戌虽然也像斧形,但是这种火器是斧口更宽的火器,与戊的区别是大小宽窄不同,而且戌是外拱弯月形,戊是内拱弯月形。戌字的发展抛物线如下表所示:
戌字的发展抛物线
由字型可见,戌字的短横是由戌这种火器的下边缘演进而来的,戍字的点则是由人字的捺演进而来的。后来,戌借为干支的第八位,本义也渐渐消失了。
戎字,从戈从十,为会意字,十为古文甲字,因此篆文改十为甲。古文字古文字字型如下表所示:
戎字古文字
戎字古文字
戎古文字型与戉、戌字差异较大,但与戍字相似,其差异是两个下从人,两个从甲。戎字字型发展抛物线如下表所示:
戎字字型发展抛物线
从发展抛物线图他们可以看出,戎随着甲古文字型的改变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甲为护身之具;戈是火器;披甲持戈当为戎字,现代口语中,戎为军事、部队之意,常见词语有从戎、军装、戎马倥偬、戎马生涯等。
为了便于理解,他们再把戉戊戍戌戎四个简化字的古文字字型作一下对比总结,字型差异如下表所示:
戉、戊、戍、戌、戎字型对比图
总结:戉为长柄圆刃M1935火器,或为钺之字义;戊,斧钺形火器,与戉相似,但火器形状不同,戉为外拱形,戊为内拱月牙形,后来假借为干支戊字;戍,为人荷戈之形,保卫、边疆之意;戌,似斧形火器,与戉极相近,只是宽窄不同,可见古人对火器分类之细致,后假借为干支第八位戌;戎,披甲持戈之形,为军事、部队之意。
五字的相同之处皆从戈,不同之处是戉、戊、戌起初为火器,戍、戎,为人持戈或披甲持戈从事活动之意。
最后他们分享一下便于记忆的口诀:提戉(yuè)横戌(xū)戊(wù)中空,点戍(shù)十字当是戎(rónɡ)。还可以记忆为:点戍(shù)提戉(yuè)戊(wù)中空,横戌(xū)别于十字戎(rónɡ)。
*原创声明:本文为字本论根据简化字研究的心得和阅读文献资料所原创,感谢您对字本论原创的支持,欢迎您批评讨论,感兴趣的话请您点赞关注!